文章由沈言论头条原创首发,请勿抄袭转 俄乌战争马上迈入第四个年头,不光乌克兰吃不消,最近的俄罗斯也开始有压力了。 北约在东欧的驻军规模创了这三年新高,普京跟了二十多年的老下属突然辞了总统办公厅的职务,连向来对外发言“像块硬石头”的俄外长拉夫罗夫,都罕见的松了口说“可以考虑政治解决”。 这也难免会让人多想,俄罗斯这是不是快顶不住西方的压力,要变招了? 但其实仔细拆开来看,这也并非俄罗斯“顶不住”的信号,反而更像一场“压力下的主动调整”,外面的棍子越挥越密,里面的棋子也得跟着挪位置,外交上的话不是认输,而像是在试试能不能腾出点喘气的空间。
九月中旬,波兰国防部突然宣布,新增两个机械化旅的兵力部署在东部边境,每个旅三千多人,配的是德国产的豹2坦克和美国制的步兵战车。这怎么看都不像临时凑数的“象征性驻军”。 不止波兰,立陶宛那边更夸张,九月初接收了美国部署的“爱国者”防空导弹系统,整套系统直接放在首都维尔纽斯郊外的基地里,操作人员也来自美国空军的精英中队。 更关键的是,北约在波罗的海的空中巡逻从原来的每天六架次,加到了十二架次,战机起飞的频率快得像“轮流值班”,连俄罗斯的侦察机刚靠近边界,北约的预警机就已经在旁边等着了。
这些动作跟两年前的“口头支持”完全不一样,之前北约只是在波兰、罗马尼亚派了少量“威慑部队”,士兵都是轮训三个月就回去,现在倒好,直接变成“前沿部署”。 说直白点就是,西方不打算让这场仗猛攻了,而是要做好“长期耗下去”的准备,甚至万一俄罗斯“越界”,直接能顶上去。 这对俄罗斯来说,压力不是“多了几枚导弹”,而是整个东欧方向都变成了“随时可能爆发的火药桶”,俄军在乌东的兵力本来就紧张,现在还得盯着北约的动向,分心分力。
外忧如此,俄罗斯的内患也接连出现,九月二十号,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副主任,德米特里·科扎克因个人原因辞职。 他是普京从圣彼得堡市长时期就跟在身边的老下属,二十多年里管过总统府的日常事务,还牵头过乌克兰危机的协调小组,去年普京去明斯克和乌克兰谈停火,带的就是科扎克。 用俄罗斯媒体的话说,科扎克是“最懂总统心思的人之一”,他要是说“乌克兰问题得打”,普京大概率会点头,他说“该谈了”,普京也会侧耳听。
那他为什么突然辞职?有消息称,不是因为他身体不好,而是跟俄高层在战争路线上吵翻了,科扎克一直主张“以打促谈”,也就是通过控制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,拿到足够的谈判筹码,然后再跟西方谈停火。 但最近半年,俄高层里有声音说要“加大进攻力度”,比如夺回哈尔科夫的部分地区,或者打到第聂伯河沿岸,科扎克反对这个思路,他总表示再这么打下去,弹药和人力的消耗比拿到的领土值十倍,最后还会把国家拖垮。 结果可想而知,科扎克的意见没被采纳,反而被调去做“经济顾问”,其实就是变相辞职,这不是第一个从核心圈离开的人,但科扎克不一样,他是普京的“身边人”,他的走意味着俄高层对战争的看法,不再像以前那么统一了。
更有意思的是接替他的人,是个四十出头的技术官僚,叫阿列克谢·久明,以前管过俄军的后勤补给,久明上台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把乌东前线的弹药供应从“按需分配”改成“精准投放”,不再追求“占领多少土地”。 所以这也或多或少展现了俄罗斯接下来的行动方向,那就是从想打大仗转向想打巧仗,不再拼消耗,而是拼耐心。 俄罗斯如今的处境,是外面的北约越逼越紧,内部的路线越争越明,外交上就得变招,但这不是“顶不住”,而更像是“主动调整”,就像打架的时候,闪避,有时候是为了寻找更好出拳的机会。
俄罗斯的韧性,其实比外人想的强,他们早就开始着手把能源出口的重心转到亚洲,今年前八个月,俄罗斯对中国和印度的能源出口量,比2022年同期涨了百分之五十,赚的钱刚好补上欧洲市场的缺口。 再加上俄军在乌东的控制区越来越稳,虽然推进慢,但每占一块地都要修工事、埋地雷,把“防守”变成了“消耗对方的进攻”。 更关键的是,俄罗斯的老百姓对这场仗的支持率,还是维持在百分之七十以上,不是因为他们不怕死,是因为他们觉得西方要搞垮俄罗斯,他们必须反抗。
而西方,其实也没那么团结,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想“硬刚”,但德国、法国却偷偷跟俄罗斯谈能源合作,美国想“继续制裁”,但美国的农民和商人却反对,因为制裁让他们的农产品卖不到俄罗斯,赚不到钱。 北约的“大军压境”,更像“虚张声势”,真要打起来,美国的士兵不会去波兰,德国的坦克也不会开进乌克兰,最后还是俄罗斯跟乌克兰在打。
所以俄罗斯是不是顶不住了?答案是“没有”,它只是在应对外部压力的时候,变得更清醒了,不再追求一下子就赢,而是“慢慢熬”,不再坚持必须打到底,而是该谈的时候谈,该打的时候打。 不是俄罗斯要垮了,而是俄罗斯在变,从一个“主动进攻的国家”,变成一个“攻守兼备的国家”,从一个“跟西方死磕的国家”,变成一个“懂得用外交找空间”的国家。 所以现在冲突还在继续,但方向已经变了,俄罗斯没顶不住,它只是在攒力气,等下一个机会,而西方的压力越大,俄罗斯的调整就会越快,能在压力下活下来的,往往都是聪明人。
我们不用急着下结论,只需要看着,因为这场棋,才刚走到中局。
嘉喜配资-股市配资网-10倍股票杠杆-炒股的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